題:
“高城堡男人”的結尾是什麼意思?
Jimmy Sawczuk
2011-10-07 08:45:5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城堡中的男人的結尾包括:

朱麗安娜·弗林克(Julianna Frink)訪問霍桑·阿本森(Hawthorne Abendsen)並詢問甲骨文為什麼寫了 The Grasshopper Lies Heavy ,一部新穎的小說,暗示了與迪克的故事相反,德國和日本輸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甲骨文用中正六卦來回應,意思是“內在真理”,這暗示 Grasshopper 實際上是真實的,朱利安娜和霍桑的世界都是假的。

理解所有這些(我假設我正確地理解了它),Dick希望讀者從中得到什麼?他在說什麼我最初的想法是,德國和日本沒能征服美國,因為藝術和文化雖然仍然黯淡,但仍然存在,因此他們認為他們創造的新的世界秩序並不那麼強大,但這並沒有真正對我而言有誰比我更好的理解?我在解釋結局錯誤嗎?

十三 答案:
Morawski
2011-10-17 14:30:5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對現實的懷疑是迪克文學中反復出現的主題。在《高城堡的人》中,他的角色有時會穿越平行世界。最後,他的角色瀕臨意識到自己是虛構的。有一個平行的世界(“真正的”納粹統治的世界加上由英國統治的“替代”世界)也平行於這個世界(我們的世界)。因此,結局並不是故事的常規結論-我們已經超越了故事。

This is the first Philip K. Dick novel I've read; is breaking (or at least leaning up against) the fourth wall also something he does regularly? Interesting take, I hadn't really considered it.
I believe breaking the fourth wall is too narrow of a term, it implies - following its literal meaning - that the characters become aware of the viewer/reader, while Dick likes to create this encompassing uncertainty in the heart of the reader himself. "There is no spoon". Sometimes his characters don't even know whether they're humans or robots, or dead or alive; etc. This theme is still somewhat toned down in "Man in the High Castle", making it look a bit like a conventional alternative history thriller, but it's false appearance. I recommend "Ubik" or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我聽說過關於這兩者的好消息,它們都在我的閱讀列表中。感謝您的觀點。
儘管同盟國贏得了勝利,例如“ Grasshopper Lies Heavy”的世界並不完全是“我們的世界”,例如,羅斯福被任命為“雷克福德·圖格威爾”之後的總統。當塔吉米短暫滑出世界,看到恩巴卡德羅高速公路時,可能是他原本打算進入我們的世界。
我還建議您閱讀《第二品種》,該出版物已失去版權,可在古騰堡購買。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電影也強烈地帶有質疑現實的主題:《全面回憶》(第一部電影,尤其是結尾片),《黑暗的掃描儀》,《少數派報告》,《工資單》等。他的作品中的電影是我長大的一些最難忘的電影。用。
您可能有些困惑:對我來說,“一個由英國統治的“替代”世界”聽起來像是我們的現實世界。
@PaulD.Waite * Grasshoper Lies Heavy *的世界不是我們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並沒有統治世界。希普諾西菲(Hypnosifil)在他/她的評論中指出了其他一些細節,指出了這個世界與我們自己之間的差異。PKD小說中的任何內容都不是整潔或清晰的;)
如果您能意識到自己是虛構的,那麼您真的是虛構的嗎?
Andres F.
2012-05-06 00:51:1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為了支持我同意的 Morawski的答案,我可以指出現實世界和虛構世界之間的面紗掉下的另一段話:

日本的塔吉米對古董感興趣的商人,在檢查鐵珠寶時,短暫地“通過”了一個與我們自己的世界類似的世界,在那裡,戰後日本人受到歧視(因為他們大概輸掉了戰爭),而不是成為統治者美國部分地區。

從Wikipedia:

Tagomi通過冥想包含Wu(Satori)形式的“內在真理”的別針,短暫地感知了另一個世界。弗蘭克·弗林克(Frank Frink)的神器將他運送到舊金山的一個城市,那裡的白人不願屈服於日本人,可能是《蚱Grass謊言重重》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恩巴卡德羅高速公路貫穿舊金山市中心,而在塔戈米的世界中卻不存在。這表明世界實際上可能是我們自己的。

Gareth Rees
2013-01-20 02:13:14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In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the characters get a hint that the world that they are living in is fictional, and they get a glimpse of the truth.

But Dick himself believed—or at least he described having a religious experience that revealed—something similar about our world: that we are still living in the first century, and that the twenty centuries of history are in some sense false or fictional. He was fascinated with Gnosticism—in particular the idea that the universe was created by a demiurge, an "inferior or false god", and that religious experiences (theophanies) result from the true god breaking through the veil of the false world.

This idea of the world being a false or shoddy subcreation, and characters experiencing the truth breaking through, shows up in various forms in many of Dick's works: in religious form in late works like VALIS and The Divine Invasion, but in various transfigured forms in works like The Simulacra, The Penultimate Truth, and Ubik.

Brian
2015-10-25 19:23:00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朱莉安娜(Juliana)解釋卦意為“蚱Li的謊言”代表著真理-日本和德國輸掉了戰爭,她居住在一個虛構的建築中。實際上,她確實居住著迪克(Dick)創作的虛構作品,他是通過諮詢《易經》而建立的。但是,《蚱hopper謊言沉重》中虛構的世界實際上並不是我們和作者所生活的世界-戰爭的結果是相似的,但存在分歧:FDR的顧問Rexford Tugwell繼任總統,而冷戰戰爭發生在美國和完整的大英帝國之間,而不是蘇聯之間。但是,如果那種替代歷史是真實的,那麼從書中的書籍到讀者的向上含義就是我們自己生活在一種虛構的構架中—通過向I-Ching諮詢下一級的窗口,這可能會背離其虛構性。這是令人難以抗拒的美味,經典的Philip K. Dick:想想Dekkart不知道他是否是Blade Runner / Do Android的Dreams of Electric Sheep中的複制者,或者對Total Recall中真實內容的含糊不清/我們可以記住你批發。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將自己的小說作為一本存在於我們世界中的3,000年前的舊書綁定起來,並賦予其超越第四壁的能力。

在這裡,我寫了更多有關元小說與《易經》的關係的文章,並引用了書中提到的每個六卦。不同的字符以他們不知道的方式鏈接在一起-只有來自元小說之外的讀者才能看到該模式。他玩弄感知力和維度,弄亂了我們的思想。愛它。

Perttu
2013-08-01 14:24:2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的結局:在我慶幸自己都生活在虛假的現實中之後,朱莉安娜開始看待現實世界:最終的周圍環境越來越像60年代初的現實世界,因此朱莉安娜(Juliana)可能走出了虛假的現實,進入了我們的現實。 Tagomi先生短暫進入一個Embarcadero高速公路存在的世界,汽車是60年代初期的大型豪華轎車,他的經驗證明了這一結論。

Dave Orr
2015-07-17 04:30:3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斯蒂芬•達達洛斯(Stephen Dedalus)在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Ulysses)中,

“歷史是一場噩夢,我試圖從中醒來。”

Dick似乎看到了我們以這種方式生活的現實。他曾經評論說現實不符合他的標準。

在TMITHC中,軸心國運行的世界中的各種恐怖生活具有幻覺,噩夢和稍微虛幻的品質,幾乎預示了朱莉安娜最終認為它們不是真實的。他們越可信,就像鮑勃·霍普(Bob Hope)在廣播中高興地嘲弄戈林一樣,就越像是一個噩夢。朱莉安娜(Juliana)可以醒來。

有趣的是TMITHC暗示我們的世界也不是真實的。 《易經》說,“內心的真理”比我們所知道的沒有蘇聯的人要更加人道,而英國最終獲勝,迪克的女主人公朱莉安娜說英國永遠是最好的。也許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喚醒一個伊麗莎白二世或丘吉爾的畫像,這是每個人的錢。

...儘管這種另類的世界(一個英國人一人獲勝,其帝國的存在時間比現實生活中的歷史更長)是否會成為一個“更加人道的戰後世界”,還是有爭議的;)
Chaka
2015-09-06 14:39:5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對於這次討論我有些遲了。

我只想補充一下根據Wikipedia Philip K Dick打算寫續集。除了“狄更斯”關於現實本質的觀察之外,還有一種非常有力的常規敘事。納粹陰謀蒲公英行動對日本發動了先發製人的進攻,就像常規驚悚片一樣。與這些假設相反的是,它是海德里希想要停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更可怕的納粹派系之一。 Tagomi先生和Baynes先生必須與他們的致命敵人結盟,這一陰謀當然永遠不會解決。 MITHC感到未完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尚未完成。

Regine
2013-01-20 00:49:4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認為迪克可能也一直在談論自己的時間(19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如果羅斯福被暗殺,也許戰後的美國會有所不同-世界可以開啟單一事件。

在60年代初,民權運動正在進行中,越南也在發生。然而,在本書中,擴張主義和征服的是納粹德國人,奴隸制得到了恢復。

在這本書的結尾附近,有納粹德國人想轟炸日本,但美國卻向日本投下了兩枚原子彈。

這本小說有很多值得考慮的地方。

Danny
2015-07-29 23:54:0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同意這裡的大多數人。朱莉安娜(Juliana)和塔米(Tagomi)都瞥見了另一個事實,美國確實贏得了《蚱hopper的謊言》中的二戰。但是,我不認為這個新的現實是真實的,而小說其餘部分中的角色所經歷的現實必然是虛假的或虛構的。相反,它們兩者都是作為平行的現實而存在。

在書中,陰和陽(黑暗與光明)的思想被無數次提出,並且是《易經》的一部分。兩者雖然相反,卻以相互聯繫和互補的方式同時存在。我相信這兩種現實都是陰陽的代表-它們以相互聯繫的方式存在,而不是虛構或虛幻。

Dyinglikeflies
2015-09-24 12:56:43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直接的含義如何。日本和德國之間不可避免的戰爭使他們倆都陷入了美國崛起的廢墟。

這個評論是令人滿意的。Edfrank珠寶確立了美國昇華的主題。Childan決定不屈服於日本大集團生產的小飾品,而是決定將其推廣為新藝術品。Childan通過推動這些商品的銷售超越了日本文化。德日沖突的懸而未決的性質表明,他們將發動戰爭並可能相互摧毀。
Alex
2014-09-30 17:12:1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結局只是意味著日本和德國確實輸掉了戰爭。

因此,對人物感覺的壓抑不是由於納粹統治,而是我們自己的世界,即美國和英國贏得勝利的世界,是“納粹壓抑”的世界。即人物被困在這些主觀感受中。

嗨,如果您能對此進行詳細說明,您的答案會更好。
thatoneguy1
2015-11-26 09:46:1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認為許多人都做了一個假設,但我不知道迪克的初衷是:她看到的另一個宇宙是真實的,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她是假的。像許多世界理論(也稱為平行宇宙等)一樣,這兩種現實難道不是對的嗎?

在我看來,她看到了一個宇宙,她解釋了《強經》。 strong>確認是真實的,但Tagomi還訪問了第三個現實世界(與書中的主要現實世界以及她所訪問的現實世界不同);您為什麼會認為其中任何一個都是假的?您為什麼不得出結論它們都是真實的? Tagomi(通過與Wu的物體)和Julianna(通過 Grasshopper I Ching 書籍)訪問了其他現實,就像他們自己的現實一樣。

歡迎來到SFFSE!通常,在此站點上,我們正在尋找有證據支持的答案。如果您能提供證據支持您的觀點,那將大大提高您答案的質量!
Ioan Mîțiu
2015-11-26 20:07:4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根據我的解釋迪克以某種方式將通過兩個狹縫(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uble-slit_experiment)檢測到類似光子的粒子的原理/實驗擴展到了宏觀層次...包括因此,從根本上講,社會政治環境的思想是,每當我們歷史上發生重大事件時,都會(至少)有兩個具有不同結果/配置的替代世界。

一種解釋,為什麼只有“一種狀態”保留在“末端”中-另一種狀態太不穩定並自我毀滅。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3.0許可。
Loading...